今年是英国大剧作家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粉墨登场》(Go, Make You Ready)——这部由英国市政厅音乐与戏剧学院(The Guildhall School of Music & Drama)的荣誉学位学生带来的创新舞台演出,将于4月初登陆上海大剧院和重庆国泰艺术中心剧院。此剧从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作为出发点,来探秘戏剧家的创作生涯和个人生活,并由此探索了他一生的方方面面:戏剧,表演,感情和政治,以他们独特的方式来纪念莎翁。该剧由该学院的声乐和表演系主任帕特西·罗登堡(Patsy Rodenburg)执导。
本次演出受英国文化教育协会支持,为其全球纪念活动“永恒的莎士比亚”(Shakespeare Lives)中国活动之一。“永恒的莎士比亚”通过分享莎翁的作品,旨在促进文化、教育和经济领域的交流。这次演出,也是中国观众近距离接触莎翁十四行诗演绎的独特机会。
于1609年出版的154首《十四行诗》记录了莎士比亚对文学创作的激情和对个人生活的热忱。莎士比亚有两种生活:在伦敦,他是一个演员和作家,他成功地创作戏剧作品,并以诗歌闻名于世;在他的家乡,斯特拉特福德埃文河畔,他有一个很少相见的妻子安妮·海瑟薇和他们的孩子。帕特西·罗登堡从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选取22首并用一些戏剧中的场景与其相互交织,研究莎士比亚和他的家人的关系,和安妮对她这位几乎是陌生人一样的丈夫的看法。
帕特西·罗登堡是世界知名声乐教练、莎士比亚研究的权威人物,她导演的《粉墨登场》将按莎士比亚的一生展开,让观众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效果,莎士比亚和安妮会成为剧中的角色,由市政厅音乐与戏剧学院的学生扮演、念诵十四行诗,让观众们了解他们当时的心境。如莎翁的《十四行诗》一样,戏剧演出将和他许多戏剧作品相互融合交织:诗歌反映了戏剧作品中的内容,反之亦然。
英国市政厅音乐与戏剧学院是世界顶级的艺术院校,去年曾应上海大剧院的邀请来沪举办了“歌剧青春派”精选GALA演出,极受观众欢迎。古典音乐新媒体“靠谱”评论道:“他们虽是学生,实力却不容小觑。他们的表演,加上台前幕后的敬业精神也让我们理解了为什么 英国市政厅音乐与戏剧学院连续两年被《卫报》评为‘全英最好的专业院校’。”
2016年纪念莎翁逝世400周年之际,这台演绎《十四行诗》的戏剧也是“青春派”系列的延续,努力为促进中英文化关系更深入、持久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演出信息
4月1-2日,上海大剧院
4月8日,重庆国泰艺术中心
导演:帕特西·罗登堡(Patsy Rodenburg)
编舞导演:苏·莱夫顿(Sue Lefton)
设计:马克·西蒙兹(Mark Simmonds)
剧本顾问:艾略特·施林普顿(Eliot Shrimpton)
灯光设计:罗伊·比顿(Rory Beaton)
声效设计:肖恩·莫蒂默(Sean Mortimer)
剧情介绍
威廉·莎士比亚有两种生活。在伦敦,他是一个演员和作家,他创作戏剧作品,以诗歌闻名于世。在他的家乡,斯特拉特福德埃文河畔,他有一个很少相见的妻子安妮·海瑟薇和他们的孩子。帕特西.罗登堡从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选取22首并用一些戏剧中的场景与其相互交织,研究莎士比亚和他的家人的关系,和安妮对她这位几乎是陌生人一样的丈夫的看法。
莎士比亚和安妮·海瑟薇结婚了。她比他大8岁,在举行婚礼时她已经怀上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接下来,又有一对双胞胎出生。某一天,莎士比亚离开了在斯特拉特福德的安娜和孩子们,搬到了伦敦。他的剧作和诗歌让他名声大噪。他的《十四行诗》手稿在1609年出版前一直流传:这是莎士比亚第二个生活上的丑闻——十四行诗是情诗并不是写给他妻子的。关于十四行诗究竟是写给谁的这也一直是个谜题。1596年8月,莎士比亚的双胞胎孩子之一哈姆内特,在斯特拉特福德去世,年仅11岁。
莎士比亚和安妮是如何维持这段远距离的婚礼?他们是如何应对他们唯一的儿子在父亲不在时去世的?安妮在看到他的丈夫写给其他女人的情诗时是作何感想?他们有什么和解和和平相处的机会?
帕特西·罗登堡选中22首十四行诗,让学院的学生演员们排练。剧中要体现安妮和莎士比亚本人,扮演的演员还需念十四行诗,让观众们了解他们的心境。戏剧的按莎士比亚的一生展开。演出是从第23首十四行诗《作为一个在舞台上不完美的演员》开始,紧接着的是《仲夏夜之梦》以及波顿和他的同事们在排练他们的戏剧时的场景,之后又历经了一些阴郁的情绪以及场景。第34首十四行诗《你为何应允天气晴朗,哄我不携带大衣就出来游玩》,紧接着的就是哈姆内特的死亡:当麦克达夫听闻了他孩子们的死讯,我们可以从中看出《麦克白》中的引述,以及接下来的《约翰王》中康斯坦斯为她死去的儿子哀悼也是如此。安妮扮演的是康斯坦斯一角,而莎士比亚扮演的则是康斯坦斯所哀悼的那个男人:这是他们唯一可以用来分享悲痛的方式吗?我们继续看《第十二夜》的摘录——一部关于双胞胎的戏剧,接着就是悲剧,因为安妮在威廉的十四行诗的出版上妥协了。最终,在《作为一个在舞台上不完美的演员》的重演过后,我们到了《暴风雨》,莎士比亚最后一部独立完成的戏剧,也可能是他对于剧院的告别:“愿你们也格外宽大,给我以自由”。最终,我们以安妮和威廉在一起为结尾。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是英国提供教育机会与促进文化交流的国际机构。我们为英国以及世界各地的人们创造全球性的机会,并促进英国与全世界人们的融合与信任。
我们在世界超过100个国家拥有8000多名员工,包括2000名教师,每年与数以万计的专业人士、决策者和数百万年轻人共同合作,工作涉及艺术、英语、教育和社会发展领域。
我们是英国皇家特许的非营利机构。我们去年的运营经费为8.64亿英镑,其中20%来自政府拨款,其余经费来源于我们在全球与公营以及私营机构合作,提供教育和国际发展项目的服务。我们所有的工作皆出于慈善的愿景,致力于英国乃至全球的繁荣和安全。
在北京我们作为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开展工作,在上海、广州和重庆我们作为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开展工作,我们在中国的考试服务以全外资公司的形式进行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