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英国快乐创业学校(The Happy Startup School)创始人Laurence McCahill的一场演讲,今年4月底他在布莱顿的一个社区活动中向众人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和心得,并讲述了在其工作室Spook Studio成立10年间学到的10件事。
1.早行动,慢慢来
做事情慢一点、过程难一点、方法笨一点其实无碍
总有人不厌其烦地告诉我们要迅速打入市场,做第一个冲到终点线的人。但商场上一夜成功的案例太鲜见,要打造一家优秀的公司,可能要花上多年心血。
我们发现做事情慢一点、过程难一点、方法笨一点很适合我们,而且我们盼望见到那些将与成功之间的距离化为动力,而不是昙花一现的创业成功故事。尽管没有实现指数级增长,但我们也没有失败,这正是我们与当时所知道的许多其他公司的不同之处。
2. 着眼更高目标
它将成为你的指路明灯
这本应该是所有初创公司创始人的出发点,不过通常都被忽略了。人们总是直奔能一鸣惊世的解决方案而去,却不曾思考自己现在所做是为了什么。自我们肩负使命,即我们创业原因出发的那一刻起,我们对自己工作成果的意识就远远高于对自己当下在做的事。
正如西蒙·斯涅克(Simon Sinek)在Ted演讲时所说,“人们买的不是你做的产品,而是产品背后的理念”。拥有明确的目标有助于赋予品牌真正的重量,因为目标赋予我们行动的意义,所以值得我们花时间去了解并清楚地让这个世界知晓。
3. 正视你的价值
做决策会简单得多
只有真正理解自己作为一个公司的价值,才能更好理解以此身份所做的决定,并为未来做出更好决定提供框架。
著名作家兼经济学家乌玛尔·哈克(Umair Haque)指出,“我们正处于价值驱动变革的风口浪尖”。他强调,如今消费者对产品卖家越来越谨慎,也越来越注重自己与卖家之间是否有着一致的价值观。因此,清楚地传达出自己的价值观和所代表的立场,这一点非常重要。
要把核心价值观当作自己在紧要关头依然坚定不移的信仰,这一信仰若不坚守,你的公司必然会换了模样,正如常言道,“ 与其纸上谈兵,不如身体力行”。
4. 不要去想,尽管去做
有了想法,马上行动,迈出小小的第一步
一旦萌生了新的想法,要让它的内容丰满起来是件再容易不过的事。不过,思维开阔确是好事,但从小处着手才能激发活力。
所以,想想如何做你想做的,改变你想改变的,并真正走出能为明天铺路的那一小步。那可能是一通电话,一封电子邮件,或迈向大事的某件小事。你也就有机会遇到贵人,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获得有价值的反馈,说不定就在几周或者几个月后,当时迈出的一小步就会带来大收获。我们也曾犯下与那些好高骛远者一样的错,可是我们更快一步将想法付诸了行动,也因此取得了最大的胜利。
5.学会说不
拒绝某件事意味着接受另一件事
虽然做起来总是不像听上去那般简单,但在你事业起飞的时候,总会有铺天盖地的事情袭来,让你根本无法一一应对。我们往往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所以拒绝一个潜在的好机会可能是一件非常可怕甚至荒唐可笑的事(毕竟这些决定通常与钱有关)。不过如果这个机会对实现你的宏伟蓝图毫无帮助的话,拒绝不仅会让你如释重负,实际也对你有利。
无论是面对项目邀请还是新的业务申请,抑或是与某人喝一杯咖啡的邀约,都要自在地说不——要明白拒绝了这个,就意味着为其他人或事留出了空间。你只是还不知道它具体是什么而已。
6.分享自己的信仰
建立自己的支持者王国
传统营销已然过时,如今是时候建立一个自己的产品王国了,这个王国由相信你使命的热情支持者构成。建立自己王国的一个有效方式就是,发布产品前打出自己的旗帜,创造自己的宣言。诸如Maptia、Holstee和NOBL Collective等一众初创公司都已创造了自己的宣言,吸引“信众”,拥护它们的使命。
我们也设计出了自己的Happifesto(快乐宣言),鼓励更多创业者和领导者用正确的方式打造自己的商业王国,即坚持以人为本,享受过程。这就是我们所信奉的原则,同时也帮助推动我们向更加以目的为导向的企业迈进。
7. 成为学习机器
积累创业者精神力量
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在她的开创性著作《看见成长的自己》(Mindset)一书中提出了成长式思维模式(growth mindset)的概念。用卡罗尔·德韦克的话说:“在成长式思维模式下,人们相信自己最基本的能力可以通过潜心奉献和努力工作得到发展,而大脑和天赋只是起点。这一观点会让人们爱上学习,并培养出应变能力,想要成就大事业,这二者必不可少。事实上,但凡伟大的人物,都具备这些优质品质”。
同样的观点也能用在创业者身上。我们的事业运离不开重新找回对学习的热爱,学习不该是一种负担,而是提升,因此你要找到自己真正的激情所在。学习前人的经验,抑或找到领先于你目标10年能激励你的人,向他们学习,从他们的作品和产品中汲取养分和力量。培养这样的创业者思维模式,将增加你的成功机会,让你成为幸运女神眷顾的宠儿……
8. 缔造自己的幸运
努力拼搏,创造小小的意外之德
传言说有些人的成功仅仅是因为出奇的幸运,这完全是无稽之谈。在某些情况下,这种说法可能正确,但幸运降临的方式有很多。虽然碰巧走运和与生俱来的福气(比如父母和出生地等)都无法真正控制,不过我们还是可以大大提升偶然运气降临的几率。
拥有乐观的态度和广阔的人脉网络,幸运降临的几率也会更大。拥有积极向上的性格,就能削弱坏运气的影响,并增加在不经意间邂逅好运的可能。我们也发现事实确是如此,让自己在越多不同的情形中摸索洗练,建立起积极的人际关系,便越会得到“幸运女神”的眷顾。
9.成功是个人的
对你而言成功意味着什么?
人们总认为成功与否由他人评判,在商场上成功的定义是“曲棍式成长”(hockey stick growth),在生活中则是豪宅和跑车。不过诸如此类都是社会强加给我们的衡量标准,在外界看来可能风光无限,但却无法实现内心的满足。
我们认为成功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企业源于创始人所需,他们的需要才是企业蓝图的来源,而且这种需要往往都源于人类内心深处的渴望,可能是出于自立需求,或是渴望做出点撼动世界的成绩,抑或是对现状失望,希望寻求安全感或提高自己的地位,又或者其他截然不同的需求。如果不了解自己的需求,那么前路漫漫,定是荆棘满地。想想对自己而言究竟何为成功,如果想在事业和生活中得到幸福,你必须确保这份事业能够满足这一需求。
10. 没有人知道他们自己到底在做什么
所以别担心,放手做吧!
在最近的Hacking Happiness大会上,美国数码产品戒毒(Digital Detox)运动的发起人——李维·菲力克斯(Levi Felix)的一番言论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面对600多位民众,他低声说道“你们很快就会明白,没人知道他们自己到底在做什么”。通常一个人在团体中的地位越高,这个说法就越成立。著名作家兼《卫报》记者奥利弗·布克曼(Oliver Burkeman)在最近的一次谈话中提到,即使是《卫报》中的权力人士以及政府高层同样也只是硬着头皮,搪塞了事。所以我们要从中吸取的经验就是,不要为自己的缺点或疑虑伤神,也不要只看到其他人所谓的伟大之处,尽管放手做吧!
来源: Spook Studio Ltd.
编译: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社会企业项目组,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