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6日,由中国慈善联合会主办、老牛基金会协办的首届“中国慈善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论坛以“开启善时代”为主题,围绕“改革、创新、可持续发展”等时代关键词,通过主题演讲和高端对话等形式,共同探讨全球慈善发展趋势和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中国慈善事业发展道路等诸多议题。

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社会与发展部项目经理侯鹏作为嘉宾,参与了当天下午四个分论坛之一“全球慈善论坛:开启中外慈善合作新时代”的对话交流环节。应主持人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先生的邀请,他向与会者介绍了英国文化协会作为一家国际机构,如何在中国开展社会企业与社会投资的项目。

对于近几年在中国公益圈热议的社会企业概念,他表示确实存在各种标准与定义,同时分享了一位英国社会企业领域资深专家的精辟解读:“社会企业实际是一场由同一种价值主张凝聚在一起的运动,这种主张就是 -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经营企业的方式去改变世界。”

随后他简要介绍了目前英国社会企业的现状,并分享了一组英国社会企业与传统中小企业之间有趣的对比数据。据统计,目前在英国有将近7万家社会企业,对英国经济的贡献达240亿英镑,雇用了约100万名员工。2013年,英国社会企业有38%实现了营业额增长,传统中小企业为29%;英国社会企业有38%植根于英国20%最为贫困的社区,而传统中小企业仅有12%;此外,有56%的英国社会企业在过去一年研发了新产品或新服务。这些数据表明,英国社会企业无论是在商业绩效、社会效益及创新性方面,都有着优秀的表现。

在谈到社会企业家技能项目时,他介绍,这是英国文化协会在全球十几个国家开展的一个大型项目,而中国是其中最早落地、并形成完善模式的一个国家。项目在中国的开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07至2008年,主要是早期社会企业概念的引入与推广。在此期间,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与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经济研究中心的《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杂志合作推出了《透视社会企业》特刊,是国内最早的一本详细介绍社会企业理念的读物。随后,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又与民政部、清华大学等方面合作出版了《英国非营利组织》一书,也是国内首部系统介绍英国非营利部门方方面面的书籍,其中包括专门介绍社会企业的章节。

第二阶段是2009年至2012年,社会企业家技能项目在中国正式落地实施。这一阶段的目标是致力于在中国逐步培育起一个适合社会企业家发展的生态系统。在此期间,项目为1300多名中国社会企业家提供了技能培训,为64家优秀社会企业对接了900万元的资金奖励支持,组织了赴英社会企业考察活动,同时开展了大量有助于提升公众社会企业认知的各类活动。他特别强调,像这样一个大型项目能够在中国成功开展,离不开众多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并借此机会向他们表示了感谢。

第三阶段是2013年至今,去年项目联手国内七家投资机构,共同启动了社会投资平台,汇集了900万元的资金,用于支持具备发展潜力的成熟社会企业。建立此平台的初衷,是希望对接寻求资金的优秀中国社会企业和寻求好项目的社会投资方,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有别于以往传统的小额资助,社会投资平台上不仅加大了不同投资类型的资金投入,每家投资机构更会配备专业导师团队提供辅导,为获奖机构提供更全方位的支持。

当天对话活动的主题是“中国慈善能为全球做些什么?”,在最后的总结中,侯鹏谈到,“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深度广度,可能是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如果中国慈善能够学习国外优秀的做法,再加上自身的创新,为这些社会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那么这就将是中国慈善对全球的最大贡献。”

注:英国文化协会在中国作为英国大使馆/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