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的就业去向一直是留英学生特别关注的问题。恰逢三月国内招聘旺季,2月25日至3月2日,英国文化教育协会深入英国高校,为留英学子们举办了“2019英国教育职业发展路演”活动。此次路演邀请了来自金融、科技、医药等热门领域的行业领军人物及人力资源专家与广大留英学生进行研讨讲座,帮助即将步入职场的学生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国内就业需求与市场趋势,以在学习期间不断提升就业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数据显示,近年来,高层次人才回流趋势明显,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选择回国。2017年,留学人员回国人数较上一年增长11.19%,达到48.09万人。梳理从1978年到2017年底我国出国留学相关数据,不难发现,留学回国人数稳步提升。其间各类出国留学人员中,有共计313.20万名留学生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留学生人数的83.73%。2012年11月以来,随着留学回国人数的不断攀升,已有231.36万人学成归国,占1978年以来回国总人数的73.87%。一方面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让更多学生愿意归国发展,另一方面也体现出留学生与行业需求契合度不断提升,发展势态持续向好。
与资深HR面对面
突破往年路演“单线操作”的传统形式,今年参与英国教育职业发展路演的嘉宾兵分两路,分别前往伦敦大学学院、布里斯托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以及纽卡斯尔大学、和华威大学开展活动。路演覆盖了英国由南至北的六座主要交通枢纽城市,每一场的听众不仅有本校学生,更吸引了不少周边大学的留英学生前来学习与互动。
路演的嘉宾阵容可谓为本次的职场主题“度身定制”,其中包括Visa中国区企业传播总监郭震宇、米高蒲志北京金融招聘团队负责人黄丽元 、英国电信集团中国区人力资源总监李新华 、动点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TechCrunch中国负责人卢刚博士、智联招聘校园国际部高级总监齐放 、安永大中华区校园招聘主管王峰,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区域人力资源总监王毅,和中国光大银行沈阳分行副行长赵美华。八位行业精英和资深人力资源专家为广大留英学生分享了完美的求职第一课。
嘉宾们对各自领域人才需求的现状和前景、行业人才策略和职业选择上都有着深刻的见解和判断,不仅为学子们分享了各自行业的市场和就业趋势、行业洞察与行家观点,更从自己多年的经验和积累出发,深度分享了留英毕业生如何培养就业力,发展硬实力的同时如何提升职场软实力,并细致解读了包括“面试中要避免的雷区”、“小组面试中怎样做才能脱颖而出”等学生提出的面试实战问题。面面俱到、干货满满的现场分享对于即将步入职场的学子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成长机会。
安永大中华区校园招聘主管王峰在分享中表示,除了语言优势外,留英学子的国际化视野和较高的抗压能力也是雇主看重的独特优势。与此相对应,雇主对留学生的期待值相对更高,因而在有限的留学生活中,要尽可能地将留学生的即有优势拔高、巩固,才能在求职道路上脱颖而出。同时,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区域人力资源总监王毅也在分享中指出,职场并非百米赛跑,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职场的长线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在职场的竞争里,学到老才能活到老”。
对于归国就业的申请时机,王峰表示其实留学生不用过于担心错过校园招聘的主要时间节点。很多企业的线上投递会开放几个月之久,并且招聘的时间节点和面试安排也会根据毕业时间和个人情况不同有所调整。智联招聘校园国际部高级总监齐放也补充道,“虽然大多企业都是秋招,也有一些企业一年春秋两季进行招聘,海外留学生学制和国内略有差别,一定要提前做好布局,巧打时间仗”。
为留英学生提供全面的职业发展支持
留英校友在回国后活跃在各个领域,并利用其在英国的所学所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一直致力于推动中英两国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其中对留英校友的职业发展支持也是工作中重要的一环。
英国教育职业发展路演每两年在英国举办一次。此次路演充分考量了目前留英学生的背景及构成,将留学生最关心的热门行业如金融、医药、科技、电信等涵盖在内。同时,结合国内鼓励创业创新的形势,特别邀请了留英校友创业企业家作为嘉宾,希望此行能为学生们解析目前中国的创业市场现状,并提供创业方向的建议。
除了在英国举办的职业发展路演外,英国文化教育协会每年都在中国举办多场面向归国留英校友的活动,鼓励大家拓宽社交网络和职业发展渠道。比如,每年三月举办的留英校友专场招聘会就通过线上线下招聘渠道,打破地域限制,为留英校友开放专属职位。贯穿全年的“留英校友大师课”则邀请在各自领域有所成就的留英校友分享经验,为参与者提供灵感和前进方向,并协助参与者建立职场人脉。而“英国杰出校友大奖”则通过表彰留英校友的杰出成就,展示英国高等教育对个人和社会发展产生的价值和深远影响。
留英校友可以通过关注英国文化教育协会的 “留英校友会”官方微信,全年接收面向留英校友的活动信息和企业职位推送。
(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British Council英国文化教育协会/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所有)